文明礼仪培训的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明礼仪培训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日,单位组织全局35岁以下的干部职工开展了提素质的活动,其中涉及到文明礼仪培训。培训老师主要讲了礼仪规范与为人处世的关系,她也还原了礼仪的本源,将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传统的儒家文化指导现代的礼仪规范。她说她在十几年的礼仪培训中大概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知识单纯的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关心这个问题呢?第二个阶段是讲为什么要重视礼仪规范,得体的礼仪会让人际交往变得更加融洽,会让自己被尊重,但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第三阶段是回归礼仪的本源,礼仪不是表面的行为规范,也不是外在行为上的约束,更不是一种利益的换取,二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内在修养。虽然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是内在修养的表现,但是如果内在修养不足,单纯地教外在行为举止,也打不到内外的统一。礼仪要内心的积聚。
赵老师所讲的这些内容对我触动很大,如果只是单纯地要求各种礼仪规范,即使全部按照标准来执行也会少一份发自肺腑的真诚。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的动作,如果其中不包含任何感情,那也是一件不易完成的事。相反,如果对人有仁心、敬畏心、孝心、爱心再执行这些规范就会轻而易举。但在我看来,这种回归礼仪本源而转向对人的内在要求反而是一种更为高的要求,有多少人能够这正做到呢?
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讲。我自从来到单位就在办公室工作,从大局办公室到社保办公室,让我有很多感触。办公室的工作并不像科室的工作专业性那么强,但是它很综合,几乎涉及到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无论是平常工作中受理群众的电话咨询还是公文写作,都会涉及到较为专业的业务知识。所以我觉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这样有群众打电话咨询的时候不至于再把他们支配到其他的业务科室,而是能够让他们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多少人这样想。我曾经把我的这种想法跟我其他的同事们谈过,但是他们的回答却是不约而同惊人的一致:我为什么要解答业务科室的问题呢,就算我会也不能告诉他们啊,万一解答错了还得承担责任,那不是好心想办好事结果给自己惹麻烦了吗?想想他们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还有一种情况是:相同的工作环境、相同的.待遇标准,没有人会因为你对群众多热情、服务多么周到而认可你,也不会因此而得到嘉奖(这里指精神上的),相反,如果大家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你做的特别热情又显得不合群了,而且时间短的话还可以自我安慰,觉得你为别人多做了点什么觉得自己很有价值,但是慢慢的时间长了可能连自己都觉得这种“价值”很可笑了。
也就是说缺乏行之有效的价值评定标准,而单纯地要求员工在内在修养上提高自己,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这种内在要求只能是自我监督。在这样一个价值失范的大的社会环境中,连扶起马路上摔倒的老人都要事先拍下照片当做证据,以防被当成“坏人”。这种发自内心的礼仪规范可能就成为一种奢侈了。
当然,我可能想的有些悲观了,或者是我自己的内在修养不够高才会计较这么多。就像赵老师本人也曾经急躁过、焦虑过,为生计奔波过,但是在接触国学礼仪以后,潜移默化中她学会调整心态,以一颗沉静的心做该做的事情。她现在不仅能坚定地找到前面的路,而且知道怎么走,在走的过程中步伐坚定,就像树根深扎于泥土之中,不管遇到风吹雨打,依然坚定。她这样描述自己现在的生活:生活中确实没有烦心的事情。首先不做恶事,不用担心祸找来。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招”,起心动念为人好,百善能有百福,好的事情就会追随你来。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多学点中国的传统文化,用书中的养分去滋养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不去刻意的追求名和利,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