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吧工作计划内容页

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工作计划(分享6篇)

2023-08-25 22:32:01工作计划

第一篇: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工作计划

3月:进行课题相关资料的检查,查漏补缺

4月:分析相关课题资料,对资料进行相关的整理。

5月:撰写研究报告

6月:做好课题总结

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高三冲刺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是很关键、很重要的,做好了,就能锦上添花,做不好,可能会功败垂成。我觉得高三冲刺阶段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应该是营造氛围,增强信心,指导方法,调整心态,解决问题这几个方面。20xx届我担任高三13班班主任,在13年的高考中,我班上重点人数达29人,重点率超过50%,居学校普通班之首,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就高三冲刺阶段,班主任在营造氛围,增强信心,指导方法,调整心态,解决问题这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工作计划

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是非常注重营造班级氛围的,他会通过班级活动、班会、宣传栏等各种途径去营造积极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而有些班主任可能会认为,高三冲刺阶段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能免则免了,班会课也全变成自习课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高三冲刺阶段,学生本身心理压力就很大,如果外部的环境也很枯燥,甚至一抬头教室的环境都很糟糕,这是不利于学生备考的。备考冲刺阶段更应注重优化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教室的布置要简洁明快,温馨舒适,有积极向上的名人名言和奋斗标语,班会课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交流学习经验,交流最新的社会资讯,分享一些励志的歌曲,也可以好好利用宣传栏,我在冲刺阶段把13班一年来拍下的经典照片打印出来,专门搞了一个图片展,效果很好。我们还可以精心设计体锻课的内容和形式等等,这些都可以为备考冲刺服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

第三篇: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工作计划

1、成立xx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

2、由指导教师和本教研室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具有指导论文资格的教师分别评阅并填写评阅书,评阅人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论文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评语,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是否可以进行答辩”的意见。5月9日前学生根据评阅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完善。5月13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验收和评阅工作,5月14日前教务处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随机抽样送校外评审工作,并对所有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学术不端检测。

3、组织学生答辩(答辩时间初步定于5月16日、5月17日)、成绩汇总。

4、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得分情况汇总得到综合成绩,合分栏应注明各部分成绩所占的比例,总成绩处应由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确认,并加盖学院的公章,以百分制汇总,五级分制上报,成绩汇总表于xx年5月27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5、各专业把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及总结报告按规定时间汇总到学院,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评析总结,做好论文质量分析及数据统计工作。总结报告于xx年6月19日之前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6、学生第一次答辩不及格者,不准参加再次答辩,可先申请延长学业,并于下学期开学第二、三周参加补答辩。

第四篇: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工作计划

考生由于复习疲劳,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犯困的情况。这些对备考都是不利的。家长要帮助考生调节好生活和学习,该睡就睡,该吃就吃,把精力旺盛期调节到上午9到12点,下午3到5点,也就是考试的时间。遵循规律的生活作息,不能影响到考生的正常休息和学习效率。应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前一个阶段的复习中出现的错题、疑问、遗漏的知识点,要逐一解读,找出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课本是高考复习的第一参考书。应该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强化。像数学基本公式定理和数学思想的归纳,语文背诵篇目和文学常识等。有些考生害怕在大题、难题上丢分,其实这类题目最后大都还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考查,巩固基础不容忽视。

第五篇: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工作计划

答辩工作结束后,以专业为单位推荐优秀设计(论文)(篇数为不超过专业人数的3%),要求格式规范,填写《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xx年5月30日之前将推荐表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纸质材料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按要求规范,整理、汇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由学院教学科档案保管留存。

进入九月份以后,秋高气爽,天天渐渐转凉,本公司主打产品冷风机也随之进入销售淡季。淡季了,公司的出路在哪里呢?就让员工每天闲着无所事事吗?绝对不行!一个公司要发展,必须要保证员工有事做,不然会让员工对自己慢慢懈怠,久而久之变的颓废、没有激情,这种情况对一个公司而言是很不利的。

为了应对目前这种状况,现对公司接下来的这几个月做一个工作规划。

第一部分项目介绍

本公司的主打产品冷风机进入销售淡季了,所以接下来会引进一种新产品——防盗报警器。即利用主机,通过无线或则有线连接各类探测器,实现防盗报警功能的一种设施。主机连接固定电话线,如有警情,按照客户设定的手机或则电话号码拨号报警。

第二部分市场潜力

入室抢窃、偷盗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引发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忧虑和关注。传统的社区防盗模式日渐暴露出其滞后与不足,传统的家居防盗系统(如:防盗门等)在实际使用中暴露了很多问题,而智能化、网络化、多系统集成、无线等元素不断丰富着智能防盗产品,逐渐成为应用趋势。

第三年部分市场定位

别墅、住宅、商铺、财务室、工厂仓库、中小型超市、车库、金融营业所、机房、变电站、配电房、无人值守岗位等重要场所。

第四部分新产品定位策略

新产品定位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1、功能定位

企业产品功能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潜在的目标消费者需求的特征,结合企业特定产品的特点,对拟提供的产品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作出具体规定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产品。

2、价格定位

所谓价格定位,就是营销者把产品、服务的价格定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这个水平是与竞争者相比较而言的。

价格定位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高价定位,即把不低于竞争者产品质量水平的产品价格定在竞争者产品价格之上。这种定位一般都是借助良好的品牌优势、质量优势和售后服务优势。二是低价定位,即把产品价格定得远远低于竞争者价格。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本科专业按照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工科专业本科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是将本科数年所学知识融合提炼并加以升华的过程。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在高等工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毕业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本科第八学期执行,实际持续时间往往在3~5个月不等。因此,如何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保证这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工科类专业教学环节改革问题。

一、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及对待态度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许多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反映出本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学培养计划在毕业设计环节分配的时间不够充足

根据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毕业设计选题在第七学期末进行,并在第八学期执行。通常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开始的一至四周或一至六周时间内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查阅,完成文献综述,并阅读和翻译与课题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在对课题研究内容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之后利用约七至八周的时间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工作。最后利用四周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论文答辩。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约持续十六周时间。[1]其中,某些专业还需要穿行或安排专门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工作。

可以看出,对于工科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专业,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实践工作以及课题的深入研究,并最终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或科研论文。由于课题准备时间比较紧张,一些学生在拿到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设计课题后,不能形成对课题研究现状的基本了解,也迟迟不能进入课题研究的工作状态,以致于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无从下手,甚至不了解实验研究的具体目的。显然,即使有合理的毕业设计程序计划,由于无法充分保证各个阶段的实际执行时间,也会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及科研论文质量。

2.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没有给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多数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现行的本科培养计划中,一般来说包括两种培养模式:一种是“通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根据学科大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对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革以传授大量专业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知识面,通过强化基础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专业人才。另一种是“专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细化学科专业门类和课程,在一定基础知识平台上重点培养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具备熟练专业技能的专门型人才。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适用于工科大类的不同学科专业。

不论是“通才”培养模式还是“专才”培养模式,对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常在本科培养计划中的第六、第七两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进行。其中,第六学期主要进行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第七学期主要进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学生把大量本应用于专业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考研复习和找工作上,使其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和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这样前导课程的学习欠缺不利于后继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也不利于各门专业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的毕业设计环节,无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

另外,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各课程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无论是在安排理论教学内容还是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任课教师往往更多地局限于关注本门专业课程自身,缺乏对该课程的先修专业课程、后续专业课程或相关联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虑,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而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使学生将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制约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3.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

多数工科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较强的动手能力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往往涉及学科专业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求学生在专业方面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环节便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思考习惯和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2]

但是受师资、经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工科专业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3]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涉及专业素养培养的实践环节主要是专业实验和毕业设计。受本科培养计划总学分的限制,专业实验教学设置在专业培养体系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实验教学设置以专业基础性实验为主,这些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这一部分实验能力之后,留给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空间并不多。而过多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并不能使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这样在毕业设计环节,一些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面临具体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或不知如何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更谈不上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创新了。

4.缺乏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教学及实践环节

工科类专业的大学学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和素质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团队协作精神、严谨治学等各方面。但在多数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缺乏或并不重视对这方面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缺乏查阅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的研究习惯、不能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抄袭他人研究论文、团队协作精神缺失、不能承受多次实验失败的挫折等一系列问题。[4]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制约学生能力培养的绝不仅仅是毕业设计这一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诸多因素,尤其是本科教学培养体系。因此,基于毕业设计在工科类专业整个本科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地位,要提高其质量,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科学地整合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各专业课程及其实践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和延续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延长毕业设计环节的运行时间,保证科学有效地执行

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冲突,造成考研与就业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保证实际执行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将毕业设计实际执行时间延长至一年,即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进行。这里并非简单机械地延长毕业设计持续时间,而是要延伸毕业设计的教学计划,使其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计划穿行,并在内容上形成有机结合。

首先,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初进行。在第五学期规划好部分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进入第六学期时已经初步构建好基本专业知识框架。此时,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调整和细化。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学科专业主干课程理论及其实践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在毕业设计中的研究方向。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及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辅助引导下,结合毕业设计研究方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形成对毕业设计研究方向的基本认识和了解。这样的选题工作安排,保证了学生在进入课题研究前,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学习和了解,使其在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前自主培养形成明确的研究目标感。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为即将进行的毕业设计进行知识储备、前期铺垫等准备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后续展开的毕业设计中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其次,根据前期准备中学生对毕业设计研究方向的学习和了解,安排其在第七学期初进行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文字撰写工作,使其具备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能力。此时,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第六学期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以及第七学期对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完成课题的基本专业知识储备,随后可展开研究课题的具体工作,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工作的实施。由于毕业设计实际执行时间延长至一年,因此,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深入研究课题,且可以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展开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强化专业技能。同时由于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为毕业设计环节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兼顾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避免了考研和就业对毕业设计造成的强烈冲击,也使学生客观上具备了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条件。

2.整合与调整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计划

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科基础课程,第六学期开设学科专业课程,并配合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需要开设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在这样的培养计划安排下,学生在第六学期毕业设计选题时已经形成了对本学科专业的基本认识,建立了专业知识架构。在第七学期正式进入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时,已经基本完成了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具备了承担并完成具有一定深度要求的毕业设计课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

整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计划,注意不同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承继关系,以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先导,也是提高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保证。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环节教学中,改变教学内容设计上相对独立的缺陷,注重与相关先修课程或后续课程的连贯性,以促进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尤其是把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及能力储备环节渗透到实践环节教学中,针对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注意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保障。这样可以使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依层次逐步推进。先修课程为后续课程做了铺垫和准备,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能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得到相应解答,并能及时得到实践锻炼,加强和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能力培养,创新毕业设计模式

某些发达的欧美国家具备完善的职业培养教育体系,学生在完成大学学历教育后,由各工科门类的行业专业协会对其进行完备、专业和较强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从而在大学学历教育和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之间形成无缝衔接。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衔接大学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对于职业教育这部分培训工作多由各高等院校以及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担负责执行。

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环节既是对学生接受本科四年教育后的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也是进行职业教育的一个契机。既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创新毕业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国内提出了多种高等工程培养的新模式与毕业设计的培养相辅相成。例如,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5]或者一些高等院校实施的“3+1”、“5+1+1+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都着重解决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教育中的工程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从而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以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6]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学历教育阶段的最后环节,对于工科类专业而言,是专业知识升华的重要过程,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与教育形势下仍能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就要因势利导,对现行的教学方法、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从而提高工科专业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7-179.

[2]秦春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2(3):189-190.

[3]马清珍,张宝魁.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3-85.

[4]邓小玲,贾碧,蔡苇,等.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06-207.

时间 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20xx年8月29日——20xx年9月5日 参加学校毕设启动大会,了解论文写作方向。 了解了毕业设计,开始对论文写作进行构思。

20xx年9月6日——20xx年9月19日 通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了解如何选题与拟题。 通过资料收集,梳理已经学过的管理知识,着手《专业动向研究》的写作。

20xx年9月20日——20xx年10月17日 大量阅读关于XXX方面的文章,深入了解、搜集相关文献和实际工作人才需求的信息,确定论文方向。 完成《专业动向研究》的初稿。

20xx年10月18日——20xx年10月26日 进一步确定选题,并学习如何进行毕设计划设计。 完成选题说明。

20xx年10月27日——20xx年11月2日 梳理写作思路,制定写作计划。 完成毕业设计计划。

20xx年11月11日——20xx年3月30日 找相关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XXX方面的运作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实习,了解实际运作情况,增长技能和经验。

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5日 总结实习所得,与老师和同学互相交流假期研究成果。 完成实习报告。

20xx年4月8日——20xx年8月30日 根据前期的实践和理论所得,继续深化学习,将相关领域的管理及专业知识系统化。 将相关领域的知识系统化,并能灵活运用,完成论文的框架,提纲。

20xx年9月1日——20xx年12月30日 从实践和文献中,再次确立目标企业,进入其中。 确定目标企业,并深入其中。

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20日 按照论文提纲,将文献资料和案例资料,整理成论文初稿。 完成论文初稿。

20xx年4月21日——20xx年5月30日 与指导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对论文进行完善、修订。 论文定稿。

20xx年6月1日—— 根据学校要求进行答辩。 答辩。

第六篇: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工作计划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本科专业按照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工科专业本科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是将本科数年所学知识融合提炼并加以升华的过程。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在高等工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毕业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本科第八学期执行,实际持续时间往往在3~5个月不等。因此,如何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保证这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是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工科类专业教学环节改革问题。

一、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及对待态度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能够客观地反映出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许多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反映出本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学培养计划在毕业设计环节分配的时间不够充足

根据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毕业设计选题在第七学期末进行,并在第八学期执行。通常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开始的一至四周或一至六周时间内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查阅,完成文献综述,并阅读和翻译与课题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在对课题研究内容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之后利用约七至八周的时间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工作。最后利用四周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论文答辩。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约持续十六周时间。[1]其中,某些专业还需要穿行或安排专门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工作。

可以看出,对于工科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专业,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实践工作以及课题的深入研究,并最终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或科研论文。由于课题准备时间比较紧张,一些学生在拿到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设计课题后,不能形成对课题研究现状的基本了解,也迟迟不能进入课题研究的工作状态,以致于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无从下手,甚至不了解实验研究的具体目的。显然,即使有合理的毕业设计程序计划,由于无法充分保证各个阶段的实际执行时间,也会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及科研论文质量。

2.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没有给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在多数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现行的本科培养计划中,一般来说包括两种培养模式:一种是“通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根据学科大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对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革以传授大量专业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知识面,通过强化基础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专业人才。另一种是“专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细化学科专业门类和课程,在一定基础知识平台上重点培养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具备熟练专业技能的专门型人才。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适用于工科大类的不同学科专业。

不论是“通才”培养模式还是“专才”培养模式,对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常在本科培养计划中的第六、第七两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进行。其中,第六学期主要进行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第七学期主要进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学生把大量本应用于专业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考研复习和找工作上,使其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和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这样前导课程的学习欠缺不利于后继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也不利于各门专业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在第八学期进行的毕业设计环节,无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

另外,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各课程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无论是在安排理论教学内容还是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任课教师往往更多地局限于关注本门专业课程自身,缺乏对该课程的先修专业课程、后续专业课程或相关联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虑,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而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使学生将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制约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3.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

多数工科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较强的动手能力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往往涉及学科专业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求学生在专业方面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环节便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思考习惯和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2]

但是受师资、经费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工科专业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思考习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3]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涉及专业素养培养的实践环节主要是专业实验和毕业设计。受本科培养计划总学分的限制,专业实验教学设置在专业培养体系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实验教学设置以专业基础性实验为主,这些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这一部分实验能力之后,留给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空间并不多。而过多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并不能使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这样在毕业设计环节,一些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面临具体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或不知如何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更谈不上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创新了。

4.缺乏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教学及实践环节

工科类专业的大学学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和素质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团队协作精神、严谨治学等各方面。但在多数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缺乏或并不重视对这方面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缺乏查阅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的研究习惯、不能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抄袭他人研究论文、团队协作精神缺失、不能承受多次实验失败的挫折等一系列问题。[4]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制约学生能力培养的绝不仅仅是毕业设计这一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诸多因素,尤其是本科教学培养体系。因此,基于毕业设计在工科类专业整个本科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地位,要提高其质量,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科学地整合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各专业课程及其实践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和延续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延长毕业设计环节的运行时间,保证科学有效地执行

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冲突,造成考研与就业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保证实际执行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将毕业设计实际执行时间延长至一年,即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进行。这里并非简单机械地延长毕业设计持续时间,而是要延伸毕业设计的教学计划,使其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计划穿行,并在内容上形成有机结合。

首先,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初进行。在第五学期规划好部分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进入第六学期时已经初步构建好基本专业知识框架。此时,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调整和细化。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学科专业主干课程理论及其实践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在毕业设计中的研究方向。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及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辅助引导下,结合毕业设计研究方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形成对毕业设计研究方向的基本认识和了解。这样的选题工作安排,保证了学生在进入课题研究前,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学习和了解,使其在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前自主培养形成明确的研究目标感。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为即将进行的毕业设计进行知识储备、前期铺垫等准备工作,使学生能够在后续展开的毕业设计中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其次,根据前期准备中学生对毕业设计研究方向的学习和了解,安排其在第七学期初进行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文字撰写工作,使其具备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能力。此时,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第六学期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以及第七学期对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完成课题的基本专业知识储备,随后可展开研究课题的具体工作,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工作的实施。由于毕业设计实际执行时间延长至一年,因此,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深入研究课题,且可以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展开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强化专业技能。同时由于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已经为毕业设计环节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兼顾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避免了考研和就业对毕业设计造成的强烈冲击,也使学生客观上具备了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条件。

2.整合与调整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计划

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科基础课程,第六学期开设学科专业课程,并配合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需要开设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在这样的培养计划安排下,学生在第六学期毕业设计选题时已经形成了对本学科专业的基本认识,建立了专业知识架构。在第七学期正式进入毕业设计课题研究时,已经基本完成了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具备了承担并完成具有一定深度要求的毕业设计课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

整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计划,注意不同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承继关系,以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先导,也是提高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保证。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环节教学中,改变教学内容设计上相对独立的缺陷,注重与相关先修课程或后续课程的连贯性,以促进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尤其是把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及能力储备环节渗透到实践环节教学中,针对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注意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保障。这样可以使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依层次逐步推进。先修课程为后续课程做了铺垫和准备,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能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得到相应解答,并能及时得到实践锻炼,加强和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能力培养,创新毕业设计模式

某些发达的欧美国家具备完善的职业培养教育体系,学生在完成大学学历教育后,由各工科门类的行业专业协会对其进行完备、专业和较强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从而在大学学历教育和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之间形成无缝衔接。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衔接大学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对于职业教育这部分培训工作多由各高等院校以及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担负责执行。

对于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环节既是对学生接受本科四年教育后的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也是进行职业教育的一个契机。既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创新毕业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国内提出了多种高等工程培养的新模式与毕业设计的培养相辅相成。例如,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5]或者一些高等院校实施的“3+1”、“5+1+1+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都着重解决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教育中的工程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从而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以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6]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学历教育阶段的最后环节,对于工科类专业而言,是专业知识升华的重要过程,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与教育形势下仍能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就要因势利导,对现行的教学方法、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从而提高工科专业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7-179.

[2]秦春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2(3):189-190.

[3]马清珍,张宝魁.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3-85.

[4]邓小玲,贾碧,蔡苇,等.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06-2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