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节能监察工作计划 (篇1)
(一)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持能效优化和保障合理用能相结合,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以能源产出率为重要依据,综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和布局、能源消费现状、节能潜力、能源资源禀赋、环境质量状况、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布局、“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等因素,科学分解各县(市、区)“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并设置年度目标。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和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确定年度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目标的地区可相应调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落实好国家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能耗强度降低达到激励目标免予考核等政策。适时对各地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确有必要时,按程序对相关目标作出适当调整。〔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_〕
(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根据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政策规定,对在建、拟建、建成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开展评估检查,建立项目清单,明确处置意见,严禁违规项目建设、运行,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和结果执行的监督评估,进一步提升各地节能审批能力水平。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金融监管要求,完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融资政策。〔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人行吉安市中心支行、市市场_、吉安银保监分局等〕
(三)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作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结构优化调整、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推进实施重点减排工程,形成有效减排能力。优化总量减排指标分解方式,按照可监测、可核查、可考核的原则,结合各地承担的污染治理任务和减排潜力,将重点工程减排量下达地方,污染治理任务较重的地方承担相对较多的减排任务。落实总量减排核算技术要求,加强与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制度衔接,建立重点减排工程调度信息化平台,提升总量减排核算信息化水平。落实国家总量减排考核要求,强化总量减排监督管理,重点核查重复计算、弄虚作假特别是不如实填报削减量和削减来源等问题。〔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吉安市节能监察工作计划 (篇2)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系统观念,明确目标责任,制定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四五”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部署推进,将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充分衔接,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和重点单位责任,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市属企业要带头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鼓励实行更严格的目标管理。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工作指导,推动任务有序有效落实,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重大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
(二)强化监督考核。开展“十四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加强激励,对工作不力的地区加强督促指导,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完善能耗双控考核措施,增加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考核权重,加大对能评未批先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控等情况的考核整治力度。统筹目标完成进展、经济形势及跨周期因素,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继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把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压实减排工作责任。〔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_〕
(三)强化全民行动。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尚。推行绿色消费,加大绿色低碳产品推广力度,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月、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减排法规、标准、知识以及经验做法。开展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发挥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的作用,支持节能减排公益事业。畅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渠道。开展节能减排自愿承诺,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吉安市节能监察工作计划 (篇3)
(一)健全法规标准体系。积极落实国家及省关于节能领域的法规制度,积极对接资源节约与利用、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生产与消费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制修订,严格落实节能环保标准。建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准入标准体系,制定存量退出和淘汰标准,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标准,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深入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_、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完善经济政策。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各级预算单位在政府采购项目中的绿色产品比重。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排,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辖区内精准落地,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绿色贷款财政贴息、奖补、风险补偿、信用担保等配套支持政策。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企保”合作模式,探索建立银保协同机制。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细化配套措施。落实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等绿色电价机制。推动市县落实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吉安市中心支行、吉安银保监分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
(三)完善市场化机制。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培育和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争取纳入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做好市内绿色电力证书相关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规范开放环境治理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环境托管服务等新模式。强化能效标识管理制度,推行节能低碳环保产品认证。〔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_〕
(四)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全面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应用。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完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优化污染源统计调查范围,调整污染物统计调查指标和排放计算方法。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共享的工业园区统一环境监测机制,构建覆盖排污许可持证单位的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源监测,推动在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控监测设施。加强统计基层队伍建设,强化统计数据审核,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牵头单位:市_,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_〕
(五)强化节能减排队伍建设。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上下贯通的节能监察体系,压实执法主体责任。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和负责人。加强县级及乡镇基层生态环境监管队伍建设,重点排污单位设置专职环保人员。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及监察执法机构、企业、咨询机构等节能减排工作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业务培训、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鼓励开展节能环保领域新职业培训。〔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工信局、市人社局〕
吉安市节能监察工作计划 (篇4)
(一)实施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工程。实施“老树发新枝”,出台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推进低碳工艺革新,推动传统行业加快低碳转型。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按照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三线一单”要求,严禁实施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严格落实钢铁减量,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政策。加大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发展。加强行业工艺革新,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强化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提升,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省下达目标。到2025年,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产能和数据中心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市场_等,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均为责任单位,以下不再列出〕
(二)实施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引导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集聚,推动开发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染综合整治,鼓励工业企业、开发区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进水浓度异常的污水处理厂开展片区系统化整治。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加强一般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集中贮存和处置,推进吉安市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稳定安全运营,推进永丰县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国家“无废城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推动安福县争创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试点。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建设一批节能环保试点园区,园区节能环保水平显著提升。〔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
(三)实施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推进城乡建设低碳转型,积极开展生态园林城市(镇)、森林城市、低碳城市(县)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低碳社区。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制度,开展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试点示范工作。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以建筑中央空调、数据中心、产业园区、冷链物流等为重点,更新升级制冷技术、设备,优化供需匹配,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推进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鼓励各地合理选取建筑外遮阳、节能门窗、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节能等改造措施,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推进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管网分区计量,提升管网智能化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力争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牵头单位:市住建局,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
(四)实施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生命周期,推动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建设。加快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J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村客运资源,加快城乡公交体系升级,提升公交出行便捷度和舒适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加强共享单车和微公交的投放、使用及运营监管,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出行方式。积极在氢能应用端做示范,打造“氢能公交+制储一体化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加快推进以电力、氢能等新能源为动力的运输装备应用。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开展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替代行动,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替代力度,提高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化比例。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构建高效运行的多式联运体系。实施公路运输组织效率提升行动,推进货运车辆大型化、厢式化、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全面落实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加快绿色仓储建设,加快标准托盘、标准周转箱(筐)等物流载具推广应用,鼓励建设绿色物流园区。实施快递包装绿色治理,促进快递包装循环利用。到2025年,公共交通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72%(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4%),水路货运量占比达到8%,全市新建、改建、扩建码头岸电覆盖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市场_、市邮政管理局等〕
(五)实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农业”应用模式,合理利用生物质能、浅层地温能,开展零碳设施农业试点。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加厚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加快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科学发展生态渔业,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深入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模式,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统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第三方治理,建立健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发现机制,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农药化肥利用率均达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统控统治分别达到55%、50%,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管控。〔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乡村振兴局〕
(六)实施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全市公共机构高质量发展,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试点,推进公共机构会议、培训及活动碳中和,打造一批“近零”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推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与合同节水管理,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鼓励学校、医院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先采购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要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推广新能源车分时租赁。继续推广无纸化办公,倡导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到2025年,全市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市、县属事业单位全部建设节水型单位,打造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水效领跑者。〔牵头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财政局〕
(七)实施重点区域污染物减排工程。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推行污水“厂—网—河(湖)”、垃圾“收—运—处”一体化运行维护模式。加强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强化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提升船舶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及危险废物等处置能力。科学有序推进化工污染治理,加强沿江化工项目整治提升,提升沿江化工产业清洁生产水平,推动沿江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尾矿库污染治理,严格尾矿库项目准入,加强尾矿库污染防治和闭库治理,健全尾矿库监测预警体系。到2025年,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赣江干流断面稳定保持II类标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应急管理局等〕
(八)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积极推进已核准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稳步推动存量项目建成并网。支持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整县推进屋顶光伏开发,实施开发区屋顶光伏整园推进。积极推进风电分布式就地就近开发,进一步拓宽风电发展空间。推动分布式电源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加快储能设施规模化发展。推进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争取实施樟树-新干-峡江、遂川-万安、泰和-吉水-永丰省天然气长输管道与西气东输二线联通工程,实现县县接通管输天然气。加强散煤和分散小锅炉治理,严控新上燃煤锅炉,加大落后燃煤锅炉和燃煤小热电退出力度,统筹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能源替代工程。到2025年,力争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2%,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能源领域重点考核任务。〔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市场_等〕
(九)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控制。严格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监管。加大原油、成品油、有机化学品等涉挥发性有机物储罐排查力度,以常温常压罐为重点实施治理,全面提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对易挥发有机液体储罐实施改造,对浮顶罐推广采用全接液浮盘和高效双重密封技术,对废水系统高溶度废气实施单独收集处理。逐步取消制药、农药、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企业非必要的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排放系统旁路。大力推广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和清洁剂,加强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到2025年,完成省下达的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胶粘剂使用量消减比例要求。〔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十)实施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与收集管网、污泥处置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重点开展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老旧管网修复及雨污分流改造,有序推进管网错接、混接、漏接改造,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泥无害化处置,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加快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推动实现县级以上医疗废弃物全收集、全处理,并逐步覆盖建制镇。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综合评估信息平台,推进吉安市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大气颗粒物组分自动监测能力、污染源自动检测系统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底,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834公里,污水处理设施(含建制镇)新建和改造规模万立方米/日。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泥处理能力基本实现县级全覆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700吨/日左右。〔牵头单位: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