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吧策划方案内容页

【热门】设计方案四篇

2023-05-16 20:24:01策划方案

设计方案 篇1

一、课程改革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

二、按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树立哪些新理念?应探索哪些新方法和新策略?

三、当前课堂教学上存在大量高耗低效的教学浪费现象,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优化教学设计角度去思考,应该怎样加以克服和解决?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上是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教学设计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教学水平高,课上得比较好总是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差,水平低,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他们不会做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可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涉及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创新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教学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研究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教案)是不相同的。

首先从着眼点上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而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问题,这是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

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地传授好教材的知识。我们的教师无异成了二传手。因此教师的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需要教师具有优化组合教材的能力,要求教师高了。

俗话说得好,凡是预测立,不预则废。

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完成教学目标,预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所引起的结果,并筹划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的总体构想。

那么教学设计与课改有何关系哪?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预示着基础教育改革是一次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评价的深刻的变革。这是一次带有文化转变意义并改变教师角色整体系统的深刻的改革。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整体设计上加以突破。没有整体教学设计上的转变和突破,就不可能贯彻精神,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例如:传统教学模式六步法-师生问好-发生训练-复习歌曲-新授课-歌曲处理-综合表现。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与新课改相违背。按新课程理念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师生探索-拓展延伸。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他们积极主动发展。

课改实施以来,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已用新教学设计替代传统的“教案”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分为“设计理念”“设计特点”“教学过程中设计意图”后附“课后反思”。

有的教师教师教学设计含有“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后附有“教学手记”。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和写法。可以看出课改后教学设计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

但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严重存在高耗低效的教学浪费现象.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意识不强

教师备课时间不充分.弄不清教学目标,上课抓不住重点,难点,课堂随意性大,东扯葫芦西扯瓢,教学完全处于盲目状态.

2.教材处理不当

由于教师不做总体设计。教材没能很好处理。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由于不善于教学设计,内容不连接,缺乏整体感,没有教学主线,缺乏条理性。

3.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教师讲的多,不给学生思考、交流时间。更没有活动自由的空间。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失去学习的欲望。

4.追求形式,不重实效

不重实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学生自由放任,轻轻点水,缺乏内涵。导致教学时间精力上的浪费。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必须靠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师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应转变六种意识。

—.树立课程意识。

传统教学教师有的是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缺少的是课程意识。按照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也就是我们要树立大的课程观。

那么树立课程意识,意味着什么?

首先,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教学过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五种因素整合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只有孤立的'每个因素都集中整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课程功能。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组织形式、环境五个因素的整合。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再只是载体,而是教师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其次,教学组织形式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传统式课程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新课程课堂上教师变“讲师”为“导师”师生信息反馈,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向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

第三、教师要由被动地执行和施授课程,变为主动开发创新课程。

以往的教学理念中,课程是国家的事,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都是专家编织出来的,与教师没有什么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者而是课程创造者,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维持生成和转化的过程。

二、树立过程意识

传统教学的教师缺少过程意识,重结果、轻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增加过程意识,不仅要重教学结果更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本身价值。

案例

增强过程意识,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去是清一色答案。没有问题。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它为问题而存在。可见我们的过去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清一色的标准答案,相同的回答,相同的动作,整齐划一,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达到课虽尽,余味却无穷。

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教师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学生带着无数问题走出课堂。

三、树立导学意识

所谓导学意识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动力、方法、交往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评估的关注、组织和指导。

树立导学意识首先教师要有“以学定教”的思想。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关注和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快乐。

其次,树立导学意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有三种。第一种是只会教书,把学生当成书架子字纸篓。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他注意的重心从书上移到学生身上了,不象从前拿学生配书本、而是拿书本来配学生了。而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第三种先生是好的先生,他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生学。把教与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是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

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但作用不同。

四、树立开放意识

传统教学设计一般把学生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里。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如何去突破三个中心?首先,突破课本为中心,改变过去讲“课本课本、

一课之本”,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即在学好用好教材基础上,还要超越教材,教材只不过是例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突破教师为中心,课堂不在是由教师垄断的一统天下。教师角色和责任,在于引领和点化,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突破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用大量静态化转变为大量的动态分解分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各种情景。)

再次,突破课堂为中心,可以在教室内还可以到室外。(看剧、听音乐会、专业教师训练、网络)

五、把握整合意识

传统强调学科独立,学科本位,科目过多,课改整合基础教育把各种知识分成若干的学科来进行教学。许多分解的知识本身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联系十分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必须具有整合意识,以本教学知识为主。尽可能去吸收各学科知识的素材和营养。(城四 整合教研组)

六、树立创新意识

课改突出特点是为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开发处理教材,为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评价学习有一定的空间。奥托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都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宝。”希望每位教师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不断的挖掘自身的创造力,从而去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优化教学设计,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一级一级的登上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设计方案 篇2

一.分析教材

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0离园……这样易引起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钟,让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掌翁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始终以为主体。根据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人手一只钟,实物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在活动我避免了"一言谈"和"问答",注重主动的观察,鼓励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观察钟面,指导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本环节,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说说几点钟,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想一想,2点到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看图拨时间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讲讲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在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与目标

知识:通过欣赏学习,能够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并且能够设计塔的外形,进行简单的装饰。

能力:通过讨论,探究塔的结构及特征,研究表现方法。

情意:培养创造能力,了解塔的知识,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设计新颖,有新意。学习材料:各种塔的资料、图片、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调查了解:

1、塔的历史发展。

2、谈谈我们看过的塔。

3、我们周围有什么样的塔。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欣赏感受:

1、相互欣赏课前收集的各种塔的图片。

2、欣赏书中各种塔的图片:(可以用课件)

(1)、学生思考问题:塔由几部分构成?这几种他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喜欢什么样的塔?为什么?

(2)、我们大家一起看世界上的名塔。思考:

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三座塔分别建造在什么时间?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

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教学意图:

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塔的结构和材质,各种塔的造型;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塔的不同之处。并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感。从而为下一步创作塔的造型打下一个基础。

三、探讨研究:

1、欣赏书中塔的作品:

2、研究一下塔的表现方法:

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教师提示: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怎样让塔更美观?

(3)、可以在什么上画?用什么方法?教学意图:欣赏童稚的学生作品,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的不同的绘画步骤,主要表扬表现形式丰富,思路有创作的学生。

四、实践创作:

1、作业要求: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塔,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造型新颖的塔。要求构思独特,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艳丽。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学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观察、联想、创造,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

五、展评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在构思、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2、谈谈创作感受。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设计方案 篇4

鹅舍的建筑要求

鹅舍的建筑,总的要求是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干燥防潮,经济耐用,且在靠近水源,地势较高而又有一定坡度的地方。鹅是水禽,但鹅舍内最忌潮湿,特别是雏鹅舍更应注意。因此,鹅舍应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地面应有一定厚度的沙质土。... 鹅舍的建筑,总的要求是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干燥防潮,经济耐用,且在靠近水源,地势较高而又有一定坡度的地方。鹅是水禽,但鹅舍内最忌潮湿,特别是雏鹅舍更应注意。因此,鹅舍应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地面应有一定厚度的沙质土。为降低养鹅成本,鹅舍的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建筑竹木结构或泥水结构的简易鹅舍,也可砖墙瓦顶或砖墙水泥瓦顶结构的鹅舍。养鹅只数不多时,也可利用空闲的旧房舍或在墙院内,利用墙边围栏搭棚,供鹅栖息。鹅舍因鹅的种类不同而分成雏鹅舍,育肥舍,种鹅舍及孵化舍等几种。

(1)雏鹅舍 3周龄前的雏鹅由于绒毛稀少,体质娇弱,体温调节能力差,故雏鹅会应以能保温,干燥,通风但无贼风为原则。鹅舍内还应考虑有放置供温设备的地方或设置地火龙。鹅舍内育雏用的有效面积(即净面积)以每座鹅舍可容纳500-600只雏鹅为宜。舍内分隔成几个圈栏,每一圈栏面积为10-12平方米,可容纳3周龄以内的雏鹅100只,故每座鹅舍的有效面积约为50-60平方米。鹅舍地面用沙土或干净的粘土铺平,并打实,舍内地面应比舍外地面高20-30厘米左右,以保持舍内干燥,育雏舍应有一定的采光面积,窗户面积与舍内面积之比为1:10-15,窗户

下檐与地面的距离为l-1.2米,鹅会檐高约1.8-2米,育雏舍前是雏鹅的运动场,亦是晴天无风时的喂料场,场地应平坦且向外倾斜。由于雏鹅长到一定程度后,舍外活动时间逐渐增加,且早春季节常有阴雨,舍外场地易遭破坏,所以尤其应当注意场地的建筑和保养。总的原则是场地必须平整,略有坡度,一有坑洼,即应填平,夯实,雨过即干。否则雨天积水,鹅群践踏后泥泞不堪,易引起雏鹅的跌伤,踩伤。运动场宽度约为3.5-6米,长度与鹅舍长度等齐。运动场外紧接水浴池,便于鹅群浴水。池底不宜太深,且应有一定的坡度,便于雏鹅浴水时站立休息。

(2)育肥舍 以放牧为主的肥育鹅可不必专设育肥舍,且由于育肥期气候已趋温暖,因此,可利用普通旧房舍或用竹木搭成能遮风雨的简易棚舍即行。这种拥舍应朝向东南,前高

后低。为敞棚单披式,前檐高约1.8米,后檐约0.3-0.4米,进深约4-5米,长度根据所养鹅群大小而定。用毛竹立柱做横梁。上盖石棉瓦或水泥瓦。后檐砌砖或打泥墙,墙与后檐齐,以避北风。前檐应有0.5-0.6米高的砖墙,约4-5米留一个宽为1.2米的缺口,便于鹅群进出。鹅舍两侧可砌死,也可仅砌与前檐一样高的砖墙。这种简易育肥舍也应有舍外场地,且与水面相连,便于鹅群入舍休息前活动及嬉水。为了安全,鹅舍周围可以架设旧渔网。渔网不应有较大的漏洞。鹅舍也应干燥,平整,便于打扫。以每平方米栖息7-8只70日龄的中鹅进行计算。这种鹅舍也可用来饲养后备鹅。育肥舍设单列式或双列式棚架。鹅舍长轴为东西走向,长形,高度以人在其间便于管理及打扫为度;南面可采用半敞式即砌有半墙,也可不砌墙用全敞式。舍内成单列或双列式用竹围成棚栏,栏高0.6米,竹间距为5-6厘米,以利鹅伸出头来采食饮水。竹围南北两面分设水槽和食槽。水槽高15厘米,宽20厘米。食槽高25厘米,上宽30厘米,下宽25厘米。双列式围栏应在两列间留出通道,食槽则在通道两边。围栏内应隔成小栏,每栏10-15平方米,可容育肥鹅70-90只左右。这种棚舍可用竹棚架高,离地70厘米,棚底竹片之间有3厘米宽的孔隙,便于漏粪。也可不用棚架,鹅群直接养在地面上,但需每天打扫,常更换垫草,并保持舍内干燥。

(3)种鹅舍 种鹅舍以饲养200-300只种鹅为限,不宜过大。舍檐高度1.8-2米。南面为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为1:10-15。舍内地面为砖地、水泥地或三合土地,以保证无鼠害或其它小型野生动物偷蛋或惊扰鹅群。舍内地面比舍外高15-20厘米,以保证干燥。舍内一角设产蛋间,产蛋间用60厘米高的竹围围成,地面铺上厚的柔软稻草。竹围上应有2-3个门,供母鹅进出下蛋之用。舍外应有运动场,运动场长度与鹅舍等长,宽度为鹅舍宽度的1-2.5倍。运动场应连接水面。陆上运动场及水面运动场应有竹篱围上。竹篱高1-1.2米。鹅舍周围应植树。高大的树荫可使鹅群免受酷暑侵扰,保证鹅群正常生活和生产。如无树荫或虽有树荫但不大,可在水陆运动场交界处塔建凉棚。

(4)孵化舍 饲养四季鹅等采用天然孵化时,还应建筑孵化舍。孵化舍可建在种鹅舍附近,以便让母鹅就近抱窝。孵化舍周围环境应安静,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窗要开得小,使会内光线较暗。孵化舍面积以每100只母鹅为12-20平方米为宜。如果舍内用木架搭成双

层或多层孵化架时,面积可适当减小。舍内地面应夯实或铺水泥地、砖地,切忌有鼠洞。地面应比舍外高15-20厘米。舍外设有水陆活动场地。

猜你喜欢